《非遗里的中国·广东篇》播出佛山咏春拳《咏春·意正》。(央视截图)
【资料图】
扫码看南海小演员的台前幕后故事
南海之滨、南岭以南,独具粤地风情的多样非遗,总能引发人们强烈的探索欲望,带来别样的惊喜。6月17日,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化节目《非遗里的中国·广东篇》在央视综合频道(CCTV-1)播出,节目中,南海区西樵镇民乐小学、樵山小学校长周少伟带领师生团队演绎国家级非遗项目——佛山咏春拳《咏春·意正》,讲述非遗传承与创新的故事。
南海学子登上央视演绎佛山咏春拳
咏中华拳心,承武林之春。节目中,佛山咏春拳与舞蹈巧妙结合,传递了“心正不畏难,身正立天地”的咏春精神,为咏春注入无限生命力。
据介绍,《咏春·意正》讲述的是西南联大的故事,战争年代容不下一张书桌,孩子们扮演的是
当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学生,舞剧通过道具书桌的调度摆放和咏春动作的情绪表达,来呈现艰苦环境下的学习以及我辈自强的意境。
《咏春·意正》的动作指导来自西樵镇民乐小学和樵山小学老师邱烁彬、张晋文、黄智燕,演出单位为西樵镇民乐小学小飞鸿国术团。
“拳由心发、力从地起,念头正则终生正,所谓‘意正’,就是人的思想观念是科学正确且积极高尚的。”邱烁彬表示,节目中小主人公因战乱而身残,但是咏春拳赋予了人精神上的富足,弥补了身体上的缺陷,让生命能够顽强蓬发。这也是咏春拳对于人格的塑造——每一个招式的精进,都是人生的意义。
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。“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,一天深夜,拍摄孩子们的体能已经达到极限,我想换下他们休息时,孩子们反倒不乐意,乐观地接受一次
又一次NG(重拍),这股劲让现场的老师们都很佩服。”邱烁彬回想起孩子们拍摄的过程,充满自豪感,他回忆说,“拍摄的间隙,孩子们就坐在旁边打起了‘黐手’(咏春拳独有的训练方法),这就是文化的传承,它实际上变成了孩子们生活中的一部分,把非遗的基
因流淌在血脉中,这是传承和创新非遗的意义所在。”
受邀参演源自对佛山咏春的传承与创新
民乐小学小飞鸿国术团为何会受邀出演佛山咏春拳呢?在黄
智燕看来,《非遗里的中国》呈现的是非遗文化咏春,民乐小学在练习传统咏春外,把咏春搬上舞台上进行了创新,展示在众人面前,“这是民乐小学坚持一年一个创编的其中一个节目。咏春走的是创新道路,把传统的咏春动作与舞蹈动作相融合,形成了孩童喜闻乐见的舞台节目,同时把民乐小学学生的精气神和行为习惯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出来,在过去一年里的各项大赛和活动中表现突出。”
西樵镇民乐小学地处“岭南狮艺武术发源地”、一代宗师黄飞鸿的故里——西樵山脚下。近年来,学校坚守以体育美育灌注于农村孩子的成长与发展,探索“以体树人、以美化人、人人出彩”的体育美育兴校之路,从一所曾经“待撤并”的农村薄弱学校转型发展为以体育美育为特色的优质学校,学校的体艺校本课程开发与
实践获得2022年国家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。
学校以多维、递进的课程推进方式,逐步构建了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、转化、创新的体育与美育融合发展样态;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、增强体质、健全人格、锤炼意志,让学校成为行走中的艺术展览馆,人人都是艺术家;有效培养了学生的体育艺术特长和学习能力、实践能力、创新能力,促进学校特色发展,落实立德树人。
由黄智燕、邱烁彬、张晋文编创的舞蹈《咏春循规》,也在近日落幕的南海区第十六届中小学生艺术素养展演中荣获金奖。
文/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区辉成通讯员喻欢麦国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