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)
粗糙又没有意思的统计数据。
1所高校累计获得财政投入科研经费1.79亿元,实施科研项目702个,仅有5个项目成果实现市场转化,占比0.71%;1所高校累计获得财政投入科研经费1.31亿元,实施科研项目862个,实现成果转化0个。
简单的计算,第一所高校的每个项目的平均经费约25万,第二所高校的项目平均经费约15万。即使考虑到部分人文学科项目不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,不需要大量实地研究和差旅,项目平均资助额度还是很低的;放到理工科,这样的额度买点设备配件都有限。这种撒胡椒面式的资助,本来就不能指望做出什么成果。
不过,科研成果转化的难易程度和项目的金额大小,倒不见得有关系。部分离实际应用近的小改进,可能很容易应用;部分花费巨大的基础研究,和实际应用,相距十万八千里。
报道中的“占比0.71%”,我还原了下,是简单的“5/702”。如果真想用“科研成果市场转化”作为“资金使用效率”的唯一依据,那计算时好歹得加个权,算算实现成果转化的项目的经费占比,否则数据没有意义。
当然,用“科研成果市场转化”作为“资金使用效率”的唯一依据,是极不合理的。大量人文学科、基础数学和基础科学的研究,它离实际应用很远,根本不可能实现科研成果市场转化。如果用科研成果市场转化来评价它们,会让这些学科在获取经费方面取得巨大困难;或者刺激从业者人为“制造”一些实际不存在的成果市场转化,为了考核而去申请根本没有感兴趣的专利,并不鲜见。
考察科研成果转化率,总是要有一定预期的;有些项目,预期会有一定可能实现市场转化,那可以去统计下这类项目的最终转化率。胡子眉毛一把抓地胡乱算一个转化率,着实没意义。